喝自来水、靠左站、朝公交车招手…回中国后才发现已被“驯化”成新加坡人!
在新加坡整个法律严格,举止规矩的国家,就连比尔·盖茨来了都得自己收餐盘~
大家有没有发现,在新加坡待久了回国后,很多人都有着相似的经历:妥妥的身体回来了,脑子还留在新加坡!
这种语言系统混乱、习惯害人不浅、手和嘴比脑子还快的感觉,一时间闹了不少笑话。
· 服务员问“要什么饮料”,脱口就是“Kopi C”(说完自己先尬住);
· 排队时下意识往左靠,结果挡了整条人行道(国内可是右行啊喂!);
· 把“扫码点单”说成“Scan QR code”,被朋友笑“你当在新加坡啊?”
来新加坡前是散装英语
回中国却成了【散装中文】
新加坡是个多民族多元化的国家,在这里待久了,聊个天,开个会都是中英文掺杂,无缝对接。
在新加坡待久了,中午约同事出去吃饭都会说:“我咾呃,你这么hardworking做么,假崩先啦,东西是做不完的,Bodoh!”
回国后,可糗了。
脑子还没转过来,嘴已经抢先一步开口了,一张口就是满满的“坡语”。
去楼下买水果,张口就是一句:“老板,来一粒西瓜,要挑大大粒、熟透的!”
买完东西顺口就是:“在哪里还钱?”
坐公交车不小心碰到人,一句“Sorry”脱口而出,都不带思考的。
不管是帮助别人,还是别人帮助都会冷不丁来一句“Thank U”。
来新加坡前靠右走
回国后【习惯性站左边】
新加坡与中国的交通规则相反,规定行人、车辆靠左走,搭扶梯也是靠左,司机在车辆右前方。
在新加坡待久了,我们习惯性的靠左边,再也不会像一开始那样,开新加坡司机的门。
回国后,可糗了。
新加坡司机的门不开了,改开中国司机的门:刚下飞机把行李箱放进后备箱,就直接去拉左前方车门,司机都惊呆了。
回国开车一个右转就开进了左车道(对向是右侧正常行驶)直接干懵圈。雨刮和转向灯还经常拨错。
上电梯自觉站在左边,结果发现自己独树一帜。
干啥都下意识的站左边,和一群人拐弯过个马路都能把自己弄丢,猛地被人拽到右边还会吓一跳。
来新加坡前上厕所先拿纸
回国后【上厕所不带纸】
在新加坡,基本所有的厕所都会免费提供厕纸,方便大家随时使用。
在新加坡待久了,也就习惯不带纸了。当你想要“一泻千里”的时候,不用犹豫,一路小跑直奔WC,丝毫不用考虑是否有纸。
回国后,可糗了。
刚刚上完厕所,那叫一个轻松愉快,但脑袋快要炸了,厕所为什么没有纸?只好打电话求助朋友,或者悄悄地听着隔壁的动静,弱弱地问一句“喂,哥们有纸吗?我忘了带…”
就因为这个糗事,都快成国内朋友圈的名人了。
国内有的卫生间确实有纸,但为啥还得扫描二维码、验证、关注…才能抽到那么一点点纸。
来新加坡前出门不带钱
回国后【必带银行卡、现金】
在新加坡,虽然手机支付逐渐普及,但一些地方还是只支持刷卡或现金。
在新加坡待久了,习惯出门带着现金和银行卡,不然没有安全感。
回国后,可糗了。
买东西付款的时候条件反射般的拿出银行卡,准备刷卡,然后才发现根本不支持。
身上总是带着一些现金,被闺蜜说“哪个乡巴佬会买钱包放钱啊” 。
有的路边摊只支持微信&支付宝付款,根本没有现金,整钱还找不开。
回国一个月才舍得放下钱包,出门就是一个手机全搞定。
来新加坡前总是衣冠楚楚
回国后【人字拖不离脚】
新加坡气温高,养成了自己的穿衣习惯:T恤+短裤+人字拖。即便是正式场合,也有不少人穿着人字拖。
在新加坡待久了,也就习惯一双人字拖打天下,上班、吃饭、趴趴走,都穿着一双人字拖。
回国后,可糗了。
好几次和妈妈一起去拜访亲戚家,都是穿着一双人字拖就要出门,每次都被老妈念。
平常出门也不精装打扮,甚至换一身得体的衣服了,直接穿着居家的短裤拖鞋就出门了。
每次出门下意识就想穿人字拖,穿上正经鞋子反而浑身不自在。
来新加坡前吃完就走
回国后【四处找餐柜放盘子】
在新加坡,人们吃的是食阁,且吃完必须本人把餐盘收了,放到指定位置,否则罚款。
在新加坡待久了,自己也被养成了这样的习惯。
回国后,可糗了。
晚上约朋友出门吃个夜市小摊,吃完还在到处找碗盘回收处和垃圾桶。
在餐厅吃完饭顺手就把盘子收了起来,清洁阿姨还以为我是来和她抢工作的。
去麦当劳点餐,都习惯性的自己收了盘子,倒进了垃圾桶。
来新加坡前等红绿灯
回国后【不会过马路】
在新加坡,人行道红绿灯并不是自动的,过马路前得拍一下人行道旁的按钮的,点亮指示灯,等同向机动车道变绿灯时,人行道红绿灯才会跟随变成绿色。
在新加坡待久了,也就习惯按灯过马路了,而且车还是礼让行人,都不用看。
回国后,可糗了。
每次走到十字路口,总会先把手伸向一旁的电线杆。
走到红绿灯前,总想找个电线杆戳一下。于是自己在那绕了好几圈怎么也找不到按钮,别人全都一脸懵逼地看着我,太尴尬了。
过没有红绿灯的马路,愣是没有汽车让行,等了好久没车了才过来。
来新加坡前人肉占座
回国后【扔纸巾占位】
在新加坡,人们有个习惯:吃饭前先拿纸巾占个位。不然,你可能就得端着餐盘,眼巴巴地盯着大家,希望有人吃完走人空出位子。
在新加坡待久了,几乎人手一袋纸巾,没别的,就是为了占座!
回国后,可糗了。
有一次去大排档吃饭,买上饭回来就发现座位被占了,纸巾也不翼而飞,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清洁阿姨当垃圾扫走了。
更有甚者,还以为是餐馆提供的纸巾呢,直接就给用了。损失惨重啊~
还有人回国后拿钱包占位,结果买个饭的时间,钱包也不知被谁捡走了……
来新加坡前等公交车到
回国后【傻乎乎招手、摁铃】
坐公交车不报站、刷卡
在新加坡,公交是不报站的,招手才停,下车得按铃,同时上下车都得刷卡。
在新加坡待久了,一上车就把公交卡攥在手里,习惯了下车还要刷一次。
回国后,可糗了。
很多人在公交站台上等车,只有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挥手示意司机停车,太尴尬了。
中国很多公交车只用上车付一次钱就行,而且很多人都是刷的乘车码。
上车后总想着到站后摁铃,但怎么也找不到按钮,这才意识到自己是在中国。
来新加坡前喝热水
回国后【直接喝自来水】
在新加坡,公园、路边的自来水是能直接喝的。
在新加坡待久了,出去玩有时都不带水,渴了直接抱住路边的水龙头就是一顿灌。
回国后,可糗了。
回中国后的第二天,在家烧开水喝,发现太烫,转身上厨房打开水龙头就往杯里兑了点自来水……喝下去觉得不对,这些水应该不能直接喝。
中国的自来水,一般都会在旁边贴个标签:此水不适合直接饮用。几乎已经约定俗成了。
出去玩必须带水,不然就只能去买景区的天价矿泉水了。
来新加坡前叫人哥哥姐姐
回国后统一称【安哥安娣】
在新加坡,不管你多大,看见男人叫安哥,看见女人叫安娣!准没错。
在新加坡待久了,也习惯用这种方式来称呼陌生人了。
回国后,可糗了。
看到叔叔大爷,统一都叫安哥,大家都以为在叫别人呢,没一个人搭理我。
有次去买果汁,摊主低着头,直接喊了句:安娣,一杯牛油果汁。摊主抬起头,用阴森的眼神瞥了我一眼,把果汁做好后还“恶狠狠”地说:大姐,你要的果汁!!!
自己都忘了,在新加坡叫安哥,在中国称呼可就多了:大哥、姐、帅哥、小姐姐、美女、阿姨、小姨、叔叔、大伯…
来新加坡前适度购物
回国后【开启扫荡模式】
在新加坡,货币单位是新元,1新元约合5元人民币。去超市购物都得精打细算,随意开销换成人民币能吓死人。
在新加坡待久了,也就习惯用新元作为价值单位了,一顿饭3、4新元习以为常。
回国后,可糗了。
刚开始看到10块钱的饭,还觉得挺贵(心里默认是新元),后来反应过来才发现,只要2新元,太便宜了。
去超市购物也是,换算成新元➗5,看啥都便宜,简直想把整个超市搬回家。
买完东西一算,也没那么贵(指新元),顿时感觉自己不穷了。
来新加坡前微信不离手
回国后【时不时查看邮箱】
新加坡通常用发邮件来沟通,特别是正式文件、公司任务、物流信息、品牌广告、投诉文件等等,都通过邮箱交流。
在新加坡待久了,也习惯这种小事用微信,正事发邮件了。
回国后,可糗了。
别人拿着手机用微信聊天,接收消息。而我时不时打开邮箱看一看,有没有邮件发来。
遇到问题想的也是发邮件投诉,而不是直接打电话。
和上司、同事沟通,第一反应就是写一封邮件发过去,但很快意识到,他们根本就没有邮箱,也用不到。
来新加坡前看新闻
回国后关注【新加坡万事通】
在新加坡,很多华人都会关注一个叫“新加坡万事通”的账号。
万事通会把每天坡岛最劲爆的新闻,以幽默有趣的方式第一时间呈现给读者,还经常会发一些坡岛吃喝玩乐攻略、东南亚奇闻异事等等。
不关注,感觉亏了一个亿啊!
新加坡万事通
新闻时事 | 同城活动 | 政策 | 财经 | 人物 | 留学教育 | 准证移民 | 房产 | 旅游 ????应用商店搜索 「华人快讯」 早知道天下大事!
即便他们回了中国,仍会通过万事通来了解最新的新加坡报道~
来新加坡前是中国人
回国后是…………
以上万事通所说的,仅仅只是一部分人的一部分经历,还有很多人的糗事没有写出来。
比如还有很多很多,我们在新加坡习以为常了,回国却那么“惹人嫌”的习惯:
· 写数字7时,总喜欢在竖上加一横,结果被人看成了9。
· 把1万说成10千,别人都没听懂自己在说什么。
· 脱口而出的Singlish,要不就是普通话,家乡话都不会说了。
· 看到队伍下意识就拉着朋友去排,虽然不知道人们排队干啥。
· 一到饭点,就问家里人,走,去吃饭啊?咱们去哪吃啊?就没想着在家吃。
……
就连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,也曾评价过这种落差:新加坡人去了中国就像乡巴佬。
他还感叹说:从前去上海工作,是一件苦差,而今却快乐得很!他不由得表示,时代改变了,世界改变了,我们(新加坡)也要改变。
但这些与众不同的经历,正是我们留下的新加坡记忆。
怪不得有网友说,在新加坡待了4年,回国1年半,根本适应不了国内的生活,要返回新加坡了。
或许,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不愿意离开新加坡的原因之一吧~
在新加坡待久了,人就像被劈成了两半——
· 嘴巴比国籍诚实:国内朋友问“啥时候去新加坡”,张嘴就是“下周回新加坡”,说完自己都愣住。(这个“回”字,真是刻进DNA了)
· 身体比护照叛逆:落地樟宜机场像回家,回国过关反而手心冒汗。(说好的血脉相连呢?)
朋友总笑话:“你这人咋胳膊肘往外拐?”
可真正两头跑过的人才懂——我们这代人啊,拥有两个值得依靠的故乡,中国是家,新加坡也是家!
通心粉们,你回国后出过哪些糗事呢?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~
请先 后发表评论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