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增50起、一区96人感染!新加坡这一病毒卷土重来

在新加坡生活,和蚊子“过招”几乎是躲不开的日常。

别被一些自媒体号忽悠了,说什么“新加坡没有蚊子”,其实这并不准确。

最新数据显示,就在上周,新加坡又新增了50起骨痛热病例!其中,杨厝港一带的情况最严重,竟然有多达96人中招。

可见,蚊子问题依旧是我们身边的隐患,大家真的不能掉以轻心。



图片

新加坡周增50起骨痛热病例

2025年累计3374起


新加坡作为多雨的热带国家,常年受伊蚊困扰,全岛多地的骨痛热疫情总是反反复复…


新加坡上周(9月7日—9月13日)新增50起骨痛热病例,比前一周多了8起。


图片


截至2025年的前37周,新加坡已累计3374起骨痛热病例。


图片



图片
全岛4个伊蚊活跃区
杨厝港地区已有96人感染
宏茂桥、后港、裕廊西、兀兰伊蚊较多


目前全岛有4个“伊蚊活跃区”,它们分别位于杨厝港、裕廊西和巴西立。

图片

其中,杨厝港的Cactus Dr骨痛热疫情最为严峻,已有96人感染骨痛热了。

图片

2025年7月,国家环境局在新加坡各地放置的捕蚊器,以下是监测到白纹伊蚊数量较多的区域。未被标注的区域,也不代表完全没有白纹伊蚊。

雌性白纹伊蚊是传播登革热和兹卡病毒的主要媒介。这种蚊子非常适应城市环境,因为城市里到处都有适合它产卵的地方。

从图表上可以看出,宏茂桥、后港、裕廊西和兀兰地区的伊蚊是全岛最多的几个地方。

图片


图片

感染骨痛热会发39度高烧

四肢无力、浑身出现红色斑点

 

感染骨痛热后,通常会先出现突如其来的高烧,体温往往飙到39℃甚至更高。


病人常常感到头痛欲裂,尤其是眼睛后方会有明显的酸胀与疼痛,好像整个人的头都被压得紧紧的。身体也会酸痛无力,四肢关节、肌肉甚至骨头都会隐隐作痛,所以登革热才会被俗称为“断骨热”。


除了这些,全身还可能出现红色斑点或皮疹,看上去像麻疹一样散布在皮肤上。有些人会伴随恶心、呕吐,食欲下降,整个人非常虚弱。


图片


病情严重时,还可能因为血小板下降而出现牙龈出血、鼻出血,甚至小片状的皮下出血。病人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,经常觉得极度疲倦、焦躁不安。


整个病程一般会持续一周左右,但体力的恢复可能需要更久,许多人即使退烧后,仍然会感觉虚弱无力,需要时间慢慢恢复。


万事通身边不少人感染后,都说“比新冠难受多了!感觉浑身要散架,一点力气都没有!


图片



图片
定期执行“B-L-O-C-K”五步法
阻断骨痛热等疾病传播


去年的骨痛热病例虽较于2023年新增了37%,高达1.36万多起,但因为持续的防控努力及伊蚊绝育计划的实施,仍然避免了大规模疫情的发生!


图片

新加坡环境局呼吁所有相关方面立刻采取行动,定期执行“B-L-O-C-K”五步法,阻断疾病传播,方法具体如下:

•    Break up hardened soil(松散硬化的土壤)
•    Lift and empty flowerpot plates(清空花盆托盘)
•    Overturn pails and wipe their rims(倒置水桶并擦干边缘)
•    Change water in vases(更换花瓶中的水)
•    Keep roof gutters clear and place BTI insecticide inside(清理屋顶排水沟并放置BTI杀虫剂)


图片

另外,居住在骨痛热高发区的居民,以及已经确诊的居民建议在屋内阴暗角落喷洒杀虫剂、定期使用驱蚊剂及身穿长袖长裤等…


图片

图片

针对此事,大家有什么看法?各位通心粉有何防蚊小妙招吗?欢迎在评论区与万事通和大家分享~
举报
评论 0